源:https://sonyalpha.blog/2022/05/10/sony-pz-16-35mm-f4-g/

1 结论

$\mathbf{SONY}$ FE PZ 16-35mm F4 G($8299_{\mathbf{SONY},20220829};7599_{JD,20220829}$)是一只非常棒的广角视频镜头,也可以说是$\mathbf{SONY}$ FEC 16-35mm T3.1($41999_{\mathbf{SONY},20220829}$)这只电影镜头的“青春版”。新的PZ 1635 G做工非常棒,非常紧凑,非常轻,上稳定器简直完美。同时,PZ 1635 G专为视频拍摄设计的人体工学设计也超级棒,拥有你们想要的所有按钮和调节环。

当然了,PZ 1635 G的性能也是巅峰级别的。拍照的锐度表现上,有Excellent级别的中心锐度,Very Good级别的边角锐度。色彩还原度、对比度、焦外光斑都是顶尖水平;35mm端近摄的背景虚化非常好;抗眩光表现也非常好。

PZ 1635 G有专为视频拍摄的顶尖人体工学设计:电动变焦(可使用镜身、机身、遥控器)、线性对焦环、有级/无极光圈环、变焦环。

可以使用$\mathbf{SONY}$ GP-VPT2BT遥控器进行远程控制,PZ 1635 G拍摄非常便利,真的是“本当に上手”。

  • 对比$\mathbf{SONY}$ FE 16-35 mm F2.8 GM($15499_{\mathbf{SONY},20220829};10800_{TB,20220829}$),PZ 1635 G只有在4800万和6100万像素下,边角有一点点小缺点。
  • 对比$\mathbf{SONY}$ FEC 16-35mm T3.1($41999_{\mathbf{SONY},20220829}$),PZ 1635 G缺少了变焦速度调节、遮光斗接口、对焦环和变焦环的机械限位和刻度。但是,我要说但是了,你看看FEC电影头的价格和重量,还要什么自行车啊?!
  • 对比$\mathbf{SONY}$ Vario Tessar T FE 16-35mm F4 ZA OSS($7100_{\mathbf{SONY},20220829}$),PZ 1635 G全方位碾压,完胜!
  • 对比Tamron 17-28mm F2.8 Di III RXD($5980_{TB,20220829}$),PZ 1635 G画质更锐,对焦更快,虚化更好,色彩还原度更佳,焦段更大,人体工学设计更棒,体积更小,重量更轻;只是光圈也小了一点。

如果你只是进行风光和建筑摄影,那么$\mathbf{SONY}$ FE 16-35 mm F2.8 GM($15499_{\mathbf{SONY},20220829};10800_{TB,20220829}$)在边角依然有优势。其他的场景下,新的PZ 16-35mm F4 G是非常推荐的选择,甚至值得给一个GM的橙色标。

墙裂推荐

  • 优势
    • Excellent级别的中心锐度
    • Very Good级别边角锐度非常
    • 为视频设计的极致人体工学设计
      • Power Zoom电动变焦可以在镜头和相机上调节,甚至可以远程操控
      • 有级/无极光圈环
      • 线性对焦环
    • 呼吸效应微乎其微
    • 变焦时不会失焦
    • 小巧的镜身非常适合上稳定器拍Vlog
    • 极致的色彩还原度
    • 极致的对比度
    • 抗眩光非常好
    • 焦外光斑非常好
    • 防尘防滴
    • 做工超级棒
    • 低色散
    • 巅峰级别的自动对焦
  • 一般
    • 价格
    • 背景虚化有一点busy
    • 变焦环没有机械限位,也没有变焦标记
  • 缺陷
    • 16mm端畸变和暗角

2 总体信息

  • 重量:353g
  • 价格:$8299_{\mathbf{SONY},20220829};7599_{JD,20220829}$
  • 光圈:F4 – F22
  • 长度:88.1mm
  • 滤镜口径:72mm
  • 7片光圈叶片
  • 有级/无极光圈环
  • 速度可调节的电动变焦
  • 双XD线性马达
  • 按键:AF/MF切换,光圈锁定,对焦保持,电动变焦拨杆
  • 防尘防潮
  • 最近对焦距离:
    • 16mm端:28cm
    • 35mm端:24 cm
  • 官方标配遮光罩

$\mathbf{SONY}$ PZ 16-35mm F4 G是一只新出的紧凑的广角镜头,可以替代非常古早的$\mathbf{SONY}$ Vario Tessar T FE 16-35mm F4 ZA OSS。虽然价格有一点提高,但是功能和性能上的提升要大得多,完全对得起这点差价。

这只新的变焦镜头专为视频而生,配备了

  • 可以平滑变焦的电动变焦拨杆,变焦速度根据拨动力度可调。搭配原厂的RMT-P1BT或者GP-VPT2BT可以实现远程电动变焦控制。
  • 有级/无极光圈环,镜身自动光圈档位。
  • 线性对焦环。
  • 变焦不丢焦,且没有呼吸效应

做工和人体工学设计极为优秀:镜身有对角、变焦、光圈三个调节环;镜身紧凑、轻巧但依旧有丰富的按钮。

PZ 1635 G同样可以和又大又重又贵的$\mathbf{SONY}$ FEC 16-35mm T3.1电影头一较高下。FEC 1635的焦段与PZ 1635 G相同,但拥有更大更精准的通光量,同时又齿轮组为跟焦提供便利。

PZ 1635 G采用内变焦设计,非常适合手持上稳定器和Vlog。

PZ 1635 G的主要缺点实在拍照上面。变焦环和对焦环没有机械限位,也没有标记,不利于快速调整到特定的焦距。

自动对焦性能

  • 拍照和视频的自动对焦都非常快速、精准、安静。连拍模式下,对焦性能依旧非常棒,有95%的几率对焦到主体。
  • 可以完美配合相机的眼控对焦/追焦功能。
  • 镜头支持A1的30fps连拍

3 光学性能

测试使用6100万像素的A7R4。

3.1 锐度

![PZ 1635 G锐度表现](./Pasted image 20220830194427.png)

  • F4光圈时,中心锐度都可以达到Excellent级别,在16mm端可以达到Outstanding级别。
  • 在6100万像素下,边角锐度稍差,只能达到Very Good级别。
  • 最佳焦距为35mm。

对于这样一只如此轻便、紧凑的镜头来说,这样的锐度表现是非常不错的。

人像锐度

  • 这只镜头拍摄人像是锐不可当,只看锐度可以说有点过分了。色彩还原度非常好,对比度真的非常不错。

3.2 暗角/色散/畸变/抗眩光/星芒

  • 16mm端的畸变是真的非常巨大。机内会有自动校正,后期也可以使用自动校正文件。
  • 35mm端的畸变就好很多了,但是依旧肉眼可见。
  • 16mm端会出现暗角,35mm端则没有。
  • 色散非常轻微。
  • 抗眩光在全焦段都做的非常好,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出现眩光,只有在一些极为严苛的条件下才略微有一点眩光。
  • 光圈缩小到F16至F22可以获得很不错的星芒。

3.3 焦外光斑/色彩还原度

  • 焦外光斑非常不错,主要出现在35mm端。光斑非常完美,非常圆,在光圈大于F8时肉眼无法看到7片光圈叶片带来的多边形。
  • 对于1635来说,背景虚化算是好的。静距离拍摄时,虚化柔和;主体稍远时,就显得不太足够了。
  • 色彩还原度非常好,色彩饱和度非常好,对比度很高,用来风光摄影和建筑摄影非常合适。

4 视频

  • 不管是视频拍摄的锐度还是色彩还原度,都是顶尖水平;风光、建筑、街拍、人像都可以很好地适应,也适合Vlog、稳定器、访谈等场景。
  • 自动对焦完美契合相机,简直是杰作。
  • 人体工程学设计非常棒,丝滑的电动变焦不仅可以调节变焦速度,还能通过$\mathbf{SONY}$ GP-VPT2BT远程控制。
  • 无级光圈环在视频拍摄中非常顶。
  • 手动对焦时,线性对焦环使用体验非常好。
  • 内变焦设计,电动变焦没有很大的移动,这部分的平衡做得很好。
  • 呼吸效应微不可察。
  • 齐焦镜头:变焦时,对焦点不变。

PZ 1635 G绝对是视频拍摄的主宰者。

5 对比其它1635

主要的竞争者是

  • $\mathbf{SONY}$ Vario Tessar T FE 16-35mm F4 ZA OSS
  • $\mathbf{SONY}$ FEC 16-35mm T3.1
  • $\mathbf{SONY}$ FE 16-35 mm F2.8 GM
  • Tamron 17-28mm F2.8 Di III RXD

直接的对手是SPEC类似的$\mathbf{SONY}$ Vario Tessar T FE 16-35mm F4 ZA OSS,另一个是有电子变焦的$\mathbf{SONY}$ FEC 16-35mm T3.1,可以看做是$\mathbf{SONY}$ FE 16-35 mm F2.8 GM的电影版本。

Tamron 17-28mm F2.8 Di III RXD价格很赞,就是焦段少了很多,当然光圈挺大,不太适合视频拍摄。

5.1 SPEC

E卡口1635变焦竞品对比

$\mathbf{SONY}$ PZ 16-35mm F4 G $\mathbf{SONY}$ Vario Tessar T FE 16-35mm F4 ZA OSS $\mathbf{SONY}$ FEC 16-35mm T3.1 $\mathbf{SONY}$ FE 16-35 mm F2.8 GM Tamron 17-28mm F2.8 Di III RXD
价格 $\begin{aligned}&8299_{\mathbf{SONY},20220829}\&7599_{JD,20220829}\end{aligned}$ $7100_{\mathbf{SONY},20220829}$ $41999_{\mathbf{SONY},20220829}$ $\begin{aligned}&15499_{\mathbf{SONY},20220829}\&10800_{TB,20220829}\end{aligned}$ $7100_{\mathbf{SONY},20220829}$
重量 353g 518g 1390g 686g 420g
长度 88.1mm 98.5mm 147mm 125mm 99mm
自动对焦性能 很棒 很棒 还行 很棒 还行
镜身按钮/调节环 AF/MF切换,光圈锁定,对焦保持,电动变焦拨杆,有级/无极光圈环 变焦环,对焦环 跟焦齿轮组,有级/无极光圈,光圈环,带对焦标记的对焦环,带变焦标记的变焦环,对焦保持,光圈锁定,电动变焦拨杆 AF/MF切换,对焦保持 None
最近对焦距离 24-28cm 28cm 28cm 28cm 19-26cm
做工 很棒 还行 很棒 很棒 还行
光圈叶片 7 7 11 11 9
滤镜口径 72 72 114 82 67
防尘防滴
  • 从SPEC比较来看,PZ 1635 G是最轻最小的;它和FEC 1635电影头一样,操控性拉满(电动对焦、有极/无极光圈环等)。
  • 自动对焦方面,PZ 1635 G是这几只中最快的一只。

5.2 锐度

  • 对比$\mathbf{SONY}$ Vario Tessar T FE 16-35mm F4 ZA OSS,没什么可比性,PZ 1635 G全面碾压。
  • 对比$\mathbf{SONY}$ FE 16-35 mm F2.8 GM,两者中心锐度基本相当,但是GM的边角可以达到Excellent级别,PZ 1635 G只能达到Very Good级别。
  • 对比Tamron 17-28mm F2.8 Di III RXD,PZ 1635会略微强于1728。

![锐度对比](./Pasted image 20220830194647.png)

5.3 背景虚化和焦外光斑

  • 背景虚化:除了F2.8那几只镜头在虚化质量上有些优势,其实1635这个焦段的虚化表现都不是非常优秀,尤其是在近距离拍摄中。
  • 焦外光斑:索蔡的光斑不太圆;PZ 1635 G更好一点;1635 GM凭借11片光圈叶片可以获得最好的效果。
  • 色彩还原度/对比度:PZ 1635 G这两方面要比1635 GM更甚一筹,可以提供更加生动、对比度更高的图像。

5.4 人像

  • 1635 GM毋庸置疑是最适合人像的,其次就是新的PZ 16-35 G。
  • 1728最大焦距只有28mm,是个不可忽视的缺陷。

5.5 畸变/色散/暗角/抗眩光

  • PZ 1635 G的畸变和暗角控制是这几只最差的,尤其是在16mm端,但是都可以后期自动矫正。
  • 抗眩光和色散是顶尖水平。

5.6 视频

PZ 1635 G和超贵的FEC 1635电影头一样,是最好的视频镜头。FEC 1635电影头有特制的视频控制控件、适配跟焦器的调节环、变焦标记和对焦标记;但是超重、超大的镜身只能安装在脚架上用于电影拍摄。PZ 1635 G则非常适合手持Vlog。其它几支镜头就没什么可说的了,光为视频拍摄的人体工学设计这块就远远落后于这两只了。

5.7 对比结论

PZ 1635 G是一只非常不错的1635变焦,在视频拍摄上是顶尖水平。

对于照片拍摄,$\mathbf{SONY}$ FE 16-35 mm F2.8 GM只会在5000万和6100万像素的变焦有优势。

对于视频拍摄,PZ 1635 G更加适合日常使用,又贵又大又重的FEC 1635电影头还是在非动态场景中更加适用。